近些年,伴随着二孩政策全面放开,怀孕女工被辞退的事件增多。有些单位明知解雇怀孕女工是违法的,可为了避免承担劳动力损失,不惜以各种方式逼迫劳动者辞职。
这套办法在山东可能要行不通了。据山东省人社厅消息,7月1日起山东将对企业劳动保障进行诚信等级评价,重点监管企业非法雇佣童工、女职工怀孕期间遭辞退、禁止休年假等行为。被纳入诚信“黑名单”的企业,将在评优评先、招标、公司上市等方面受影响。
据我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二条规定,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内的,用人单位不得依照本法第四十条、第四十一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尽管如此,许多用人单位还是愿意“铤而走险”,主要就是不愿承担女职工怀孕带来的经济成本。比如怀孕期间要给女职工安排适合其身体状况的工作、不能安排夜间加班、孕期产检要按照出勤对待、生产后女工要享受4至5个月的带薪产假等。
根据东南大学成贤学院讲师孙昊的一项调研发现,一个月薪4000元左右的女员工两次生育,合计8个多月的断岗期,这将给企业带来5万元的额外支出。对此,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工会学院院长杨冬梅教授主张,一方面应完善保护生育“二孩”女职工的劳动权益,另一方面也要采取适当措施,降低企业用工成本。例如,通过社会保险统筹等方式分担女性生育成本,企业获得减税额度,以补偿女性在这段时间的效率减损。
把目光转向海外,看看其他国家对企业辞退怀孕女员工是怎么处理的?怀孕职工的权益受到哪些法律的保障?政府又如何弥补企业承担的生育成本?
首先看俄罗斯。俄罗斯观察员张舜衡表示:俄罗斯政府为提高国家生育率,通过法律和各种行政手段给予孕妇面面俱到的保护,造成了用人单位不得不适应一个非常高成本的人力资源市场,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孕妇员工的数量直接决定着企业的人力成本。
在俄罗斯孕妇可以享受全薪、半薪甚至无薪产假。其中全薪产假140天,在休完全薪产假后,产妇可以继续休半薪产假,一直休到孩子满一岁半。在小孩一岁半之后,如果产妇还想继续在家里照顾孩子,她可以继续休无薪产假,直到小孩满3岁。无薪产假是没有薪水的,不过雇主必须保留她的工作岗位。所以在俄罗斯招聘官眼中,男性员工会更有就业优势,甚至很多不良用人单位想方设法的解雇孕妇员工。比如5月初俄罗斯基洛夫市一家手机连锁店的管理层接到一个女性员工怀孕的报告后,假借店面有火灾隐患的借口,决定关闭该销售点并声明将解雇所有员工。这位失去生活保障的孕妇,所幸借助于专业法律援助提起上诉。虽然法律最终惩罚了该企业的失信行为,但在法律之外更现实的情况是,在俄罗斯一旦女性怀孕初期时还没有工作,那就意味着直到孩子出生后,长期都没有找到工作的可能性。当然也存在一些俄罗斯女性故意钻法律漏洞,找到正式工作后立刻怀孕,甚至接二连三的怀孕,这也更加剧了企业对女性员工的就业歧视。
再看德国。德国观察员薛成俊表示,德国有专门的《孕产妇保护法》,以此来保护妇女在孕育期间的各项权利。这就包括妇女在孕育期间以及产后4个月内,工作岗位受到保护,雇主不得以任何理由解除工作合同。
在德国妇女可一次休最长18周的产假,正常的公休假不算在内。妇女在产前六周和产后八周可不用上班在家里休息。如果产儿体重低于2500克或者多胞胎,则产后假可延长到12个星期。根据新出台的规定,产假满后可以继续休12个月到14个月的育儿假,孩子的父母都可以休,期间不从单位领取工资而是由国家按照休假申请者纯工资的67%发放生活补助。产假期间的薪水则由其所在法定医疗保险全额支付。
在德国,用人单位不但不得解聘孕期女员工,还必须为其提供特殊保护。雇主不得让怀孕和哺乳期妇女从事有毒、污染、放射性、有灰尘、以及过冷或者是过热等危害身体健康的工作,不得让其从事重体力劳动,雇主还必须为孕育妇女提供便利,如长时间站着工作的人,必须为其创造坐下休息的条件,相反长时间坐着工作的孕育妇女必须让其有机会站起来活动,以保证其工作不会给健康带来负面影响。对于违反孕育妇女保护法的行为,将会对相关单位处以高额罚款以及直接责任人最高一年的监禁。
最后看日本。据日本新华侨报报道,因为怀孕而被解雇或降职,正成为继职场性骚挠后困扰日本职业女性的又一大难题。在日本,准妈妈被解雇或降职,属于明显的企业违法行为,但上司或同事对准妈妈的言语暴力、环境压迫,却并不属于违法行为。
据日本观察员黄学清透露,现实中,面对各种骚扰和歧视,不少孕妇都选择息事宁人或者主动辞职。一些怀孕和产后返回工作岗位的妇女会受到同事和上司的歧视和排挤,尽管日本政府设立举报热线,仍然有超过四分之一的妇女正在职场遭遇各种骚扰和歧视,比如以怀孕为由终止雇佣合同,同事和上司的冷言冷语、产后无法回到原来的工作岗位被降职、不允许请假等,遇到这些情况选择息事宁人、忍气吞声或者自己辞职的女性不在少数。有一位设计师说,她在告诉公司自己怀孕以后,社长马上说如果是我的妻子我不会让她继续工作,你还是辞职回家吧。第二天公司就安排人来接替她的工作,因为怕在这种气氛中精神压力太大对胎儿不利,她最终选择了辞职。对这些女性的骚扰和歧视并非只有男性,周围一些女同事的态度更让当事人寒心,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因为孕妇和妈妈们休假和缩短工作时间会给周围的同事带来工作上的不便。
|